【课程回顾】美国林肯大学EMBA 12月课程《企业投融资策略及风险管控》
发布时间:2020-12-18
12月5日-6日,美国林肯大学EMBA 12月课程《企业投融资策略及风险管控》圆满结束。本次课程由张勇教授主讲,课程旨在讲述企业投融资的三个基础逻辑、新项目主体的顶层设计、企业不同阶段的资本策略及风险管控和企业投融资风险管控的要点。本课程结合大量企业投融资实操中的案例,每个章节都采用基础逻辑+操作要点+案例分析的方法,是企业家进行投融资运作都应该学习的一门课程。
张勇教授通过“企业投融资的三个基础逻辑”开题引出课题,用严谨的语言、生动的案例加深企业家对投融资的理解。
因此,张勇教授特别指出:
任何企业,都有资金运作的问题。
企业资金问题的三个核心是:资金的获得、资金的使用、资金的回报。这三个核心是关联在一起的,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,不然都是大麻烦。不像实体经营中的麻烦程度会轻一些,投融资中的麻烦都很棘手,甚至关乎到企业的生死。
从企业角度看,一般都对资金的获得趋之若鹜,但对资金的使用就相对大意。特别是对最后一个环节:资金的回报,考虑的往往更少,最后终被投资者追讨,非常狼狈。
企业的投融资,是一个硬币的两面。有人融到2000万,就有人投出2000万。有人投出3000万,就有人融到3000万。从这个角度看,投资和融资,是方向不同的同一件事儿,投融双方立场和出发点对立互补,最终是形成利益共同体。
投资和融资是相互依存的。实业想把钱融进来,而资本方呢,必须把钱投出去,不然就无法获利。所以,实业的发展和资本的获利,就在于投资与融资的机缘巧合。
借的钱要还,融的钱要回报。说到投融资,作为实业的融资方必须提醒自己,这是要去拿别人的钱。而拿别人的钱,本身就是一件很凶险的事儿。
企业用自己的钱发展,虽然慢,但稳当。拿别人的钱,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资源,但风险也就开始伴随。不少企业,本来好好的,拿了别人的钱,就一步步走向崩盘。所以,拿别人的钱,也好也不好,不要把融资看的太神了,要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来衡量。
张勇教授温馨提醒:“特别是作为融资方的实业,可不能碰到融资的机会就只想着多多益善,更不可在对赌方面抱有侥幸心理,以至于乱了方寸,迷迷糊糊中葬送了企业的大好前程。”
张勇教授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顾问和独立董事,主审过许多重大仲裁案件,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张勇教授“用事实说话”让整个课堂都充满激情。学员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全神贯注地跟着他的思绪进行学习。
张勇教授在投融资运作的完整链条中讲到:“以企业为中心,将金融资源一网打尽,企业得以发展,投资得以回报,这是投融资运作的最高境界”
课堂部分笔记展示:
企业资金的四个阶段:
一、股东出钱;
二、企业自己挣钱;
三、借钱;
四、股权融资(卖股)
必须保持其中一条畅通
企业主体有限责任丧失的六种情况:
一、财务混通;
二、担保出现问题;
三、虚报注册资本;
四、抽逃注册资金;
五、挪用资金;
六、职务侵占;
股权转移中粘附的风险:
一、企业是否欠债;
二、担保的风险;
三、行政处罚的风险;
四、诉讼的风险
教授简介

张勇教授
北京大学法学 博士
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 所长
天津市人民政府 法律顾问
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仲裁员
张勇教授通过“企业投融资的三个基础逻辑”开题引出课题,用严谨的语言、生动的案例加深企业家对投融资的理解。

任何企业,都有资金运作的问题。
企业资金问题的三个核心是:资金的获得、资金的使用、资金的回报。这三个核心是关联在一起的,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,不然都是大麻烦。不像实体经营中的麻烦程度会轻一些,投融资中的麻烦都很棘手,甚至关乎到企业的生死。


投资和融资是相互依存的。实业想把钱融进来,而资本方呢,必须把钱投出去,不然就无法获利。所以,实业的发展和资本的获利,就在于投资与融资的机缘巧合。


张勇教授温馨提醒:“特别是作为融资方的实业,可不能碰到融资的机会就只想着多多益善,更不可在对赌方面抱有侥幸心理,以至于乱了方寸,迷迷糊糊中葬送了企业的大好前程。”

张勇教授在投融资运作的完整链条中讲到:“以企业为中心,将金融资源一网打尽,企业得以发展,投资得以回报,这是投融资运作的最高境界”
课堂部分笔记展示:
企业资金的四个阶段:
一、股东出钱;
二、企业自己挣钱;
三、借钱;
四、股权融资(卖股)
必须保持其中一条畅通
企业主体有限责任丧失的六种情况:
一、财务混通;
二、担保出现问题;
三、虚报注册资本;
四、抽逃注册资金;
五、挪用资金;
六、职务侵占;
股权转移中粘附的风险:
一、企业是否欠债;
二、担保的风险;
三、行政处罚的风险;
四、诉讼的风险
课 程 合 影
